90年代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学习建筑、土木的同学只有学习成绩好的才能进设计院,那时候设计师收入高,有地位,有面子。不论设计院怎么设计,甲方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至是职能部门都很少会给设计师提意见,即便他们有些想法也会抱着协商的姿态跟设计师商量,最后大都被设计师劝退。那时候大家主张的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敢给设计师添麻烦。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房地产行业不断蓬勃发展,设计院的订单堆积成山,甲方扛着现金在设计院等图纸!所以设计院人人都挑大梁、赶进度,甚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了设计院就得赶图,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局面。于是,什么柱子落在地库车道中央啦,含钢量比隔壁楼盘多30%啦,水电暖管道相互影响啦,建成后效果跟效果图风马牛不相及啦……,司空见惯!
这些问题引起了甲方高度重视,因为这直接影响他们的成本和时效。于是,甲方开始派人去建筑院校进行培训学习,或者直接从设计院高薪挖人,来充实自己的技术力量,提升自己的技术认知,监督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到后来,甲方的见识越来越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动不动就提个颠覆性意见让设计院改图,让设计院加班!更有甚者,甲方还会请专家或是咨询公司或第三方设计院审查设计成果,特别是利用其他的“设计院”和“设计师”优化设计,“以毒攻毒”去搞合作的设计院和设计师,真的是把设计院和设计师搞的身心俱疲!
所以我在想啊,设计院越来越没有地位,越来越没有话语权,这甲方认知的提升,会不会成为了设计院最大的危机呢?为了相互竞争而相互打压,设计院之间相互搞来搞去,哪些设计院会更有机会呢?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挨打的也必定是落后的!
建筑行业的朋友们,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