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血管狭窄的检查报告时,第一反应就是恐慌,而对于这种情况,从医三十多年的心内科专家孙建平指出,血管狭窄并非都是"绝症",根据狭窄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独特优势,标本兼治。
一、药物:中西医优势互补
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孙建平主任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始终保持着开放进取的学术态度,从最初专注于传统中医诊疗,到后来系统学习现代心血管病学知识,孙主任不断突破自我,只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孙主任发现:"很多血管狭窄患者不仅需要解决局部病变,更需要从整体上改善体质。"也因为这样,孙建平主任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治疗理念。
先来说西药,常见的就是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比如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来预防血栓形成,而降脂药物就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用来稳定斑块,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就需要额外服用降压控糖类药物,像沙坦类、列净类等,保护血管内皮。而对于中医特色调理,孙教授特别强调讲究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常见有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益气养阴等调理方法,通过舌诊、脉诊等更精准地判断患者体质特点。
展开剩余64%上周复诊的李阿姨就是个典型例子,去年查出冠状动脉狭窄60%,由于不放心病情,特意从外地来找孙建平主任看诊,每次都是早早就来排队了,孙建平主任给她辨证分析后,建议适用中西医结合调理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复查显示狭窄减轻到40%,到现在的话恢复的非常好,之前可能稍一活动就胸口发紧、闷痛,甚至被迫停下休息,现在基本没有这些情况,已经不影响正常生活了。
二、介入治疗:解急症之困
一个是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处,加压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适用于轻中度狭窄或无法植入支架的情况;另外一个就是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后放置金属或药物涂层支架,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狭窄。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三、外科手术:重建新通道
一种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搭桥,对多支血管严重狭窄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取自身血管绕过狭窄段,重建血流通道;另一种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清除颈动脉斑块,预防脑卒中,适用于颈动脉狭窄>70%且有症状者。
除了这些,孙建平主任还额外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58岁的王先生在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最初严格遵医嘱服药,恢复情况良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王先生渐渐放松了警惕,先是偶尔忘记吃药,后来干脆自行停药,觉得做了支架就没事了,吃药还浪费钱,结果突然突然胸口剧痛,去医院检查出来是血管再狭窄,经人介绍来到孙建平主任这里求诊。
"孙主任,我明明做了手术,怎么血管又堵了?"他困惑地问道,孙建平主任结合他的检查报告,看诊后解释道:"支架只是暂时撑开了血管,但是从中医角度看,您属于痰瘀互结兼气虚体质,不从根本上调理气血,术后再狭窄的风险就很大了。",随后他为王先生制定了中西医调理方案,在原有用药的基础上,给他开了个方子,调理整体体质,经过之前的教训,患者长记性了,坚持调理后,血管情况也终于恢复稳定。
在北京融科医院的诊室里,孙建平主任的专家号总是供不应求。不少患者坦言:"就算排再久的队,也要等孙主任看诊。"这份信任,源于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医者仁心,而北京融科医院也正是因为拥有众多像孙主任这样敬业的好医生而备受赞誉。
发布于:北京市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